极品谋士游三国_从孙坚争霸的过程来看东汉的没落(转载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从孙坚争霸的过程来看东汉的没落(转载) (第3/3页)

俸财碌,结果居然武装攻击汉朝土地上的汉郡、汉县及汉民。或许有人会把后来三国乱世的相互混战相提并论,不过孙坚此时的汉朝天下虽有黄巾起事及地方民变,一但镇压平定之后,应该就是和平时期,如果没有野心家发动战争,如果没有叛变穷兵黩武用兵打仗,汉朝的和平天下也不会因此战祸屡起而生灵涂炭。

    魏蜀吴三国并立时,汉室名存实亡,彼此之间汲汲于互斗,但是桓灵之时,汉室天下仍非全国互战,除了地方上零星战争外,基本上天下和平。孙坚本人甚至是镇压这些零星战争的英雄,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:当郡县受到盗贼的攻击,汉将孙坚前来救援;当地方受到叛乱欺凌盗抢时,汉将孙坚不惜越界相助。但是一但汉郡、汉县受到昔日的汉将孙坚攻击时,或杀其刺史、或斩其郡守,意图拥有大量土地为地主,统治郡县成霸主,孙坚这种叛乱的行为,与会稽许昌称帝、长沙区星自称将军等人自恃武力割据的军阀,有什么不同?更何况孙坚还是汉朝所任命的官员将领,实在有辱身为汉将的光荣。

    如果有一天,孙坚能够晋见汉室天子,万一汉天子质询汉将孙坚有关荆州及豫州的朝廷命官的死因,不知孙坚还有脸顶着忠臣的身分回应吗?孙坚诈杀荆州刺史王睿,所加「莫须有」之罪名为「无知」罪。孙坚斩杀南阳太守所诬「莫须有」之罪名为「讨贼不力」,因此斩立决。当时孙坚不过身为汉朝的长沙太守,用诈骗的手法,袭杀同僚南阳太守与长官荆州刺史,如果每个太守都互相攻击撕杀,天下不就乱了?

    事实果然没错,汉朝末叶,正是由于各郡太守州牧的互相捉对搏杀,甚至于有的州牧还以兵力强大闻名,其中有冀州牧袁绍、兖州牧曹操及荆州牧刘表,有能力屡屡发动大规战争,至于郡县彼此斗争,数目多到族繁不及备载。州郡割据来自中央统治失控,鞭长莫及;中央统治失控又因由地方群雄并起,不听号令。如此恶性循环,反叛的将领愈来愈多,四处互斗而惹事生战,于是汉朝逐步灭亡。

    五、结论

    这就是汉朝灭亡的直接原因,中央对地方统治不力,因此造成全国混战、天下互打、太守互攻太守、郡县相讨郡县、州牧对杀州牧、认识的人抢劫杀害认识的人,不认识的人也抢劫杀害不认识的人,还好现在不是活在汉末三国的年代,没有当时的打打杀杀。

    外戚与宦官对郡县虽有影响、皇权低落与经济决定或许可能、州郡割据与叛乱四起造成衰败、还有黄巾及宗教惑众的魅力亦能凑数,但是汉室统治无法平定叛乱以及汉官将领的众叛亲离无法阻止,这才是汉室失去天下的直接原因。如果没有派兵平定会稽叛乱,许昌的阳明皇帝就因此独霸一隅;如果曹操无法收服张鲁,汉中因此就会脱幅而走。正因汉室派兵平定叛乱,会稽重回统治;曹操用兵收降张鲁,汉中重归听命——不过一但平定会稽的汉将不听指挥,或者汉中又被刘备争夺;汉室再失会稽,汉中又脱掌握。

    争乱时互战,不为特别;和平时生战,罪魁祸首。诚然赤壁、官渡及夷陵时,在乱世中用兵,本为无可厚非;但是甫定黄巾之后天下太平,却在和平中求战,正是开启战端的好战。虽然情形同样用兵战争,但是时代背景不一样,评价也应有所不同。

    卫国护民之下,战乱才会变和平;为了争权夺利,和平才会变乱世。孙坚击黄巾米贼、镇许昌及区星、讨董卓乱臣,此为忠于国家,消弭战争为和平;但是杀荆州刺史王睿、斩南阳太守张咨、攻击荆州刘表,已形同盗贼,反把和平升华成战乱。不必单纯评价孙坚的忠奸,忠臣与叛乱各半,难以区别。就事论事的话,孙坚当过忠臣,也作过奸佞,曾经挺身为英雄保护汉室郡县,也会堕落成盗贼攻击汉朝郡县。

    从孙坚称霸的过程,可以看到从汉臣由忠生变的历程,就在郡县叛离,不再听命控制,汉朝从此瓦解(未完待续)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