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从孙坚争霸的过程来看东汉的没落(转载) (第2/3页)
孙坚攻击郡县,还有谁能保护郡县? 三、接受袁术指挥-讨伐董卓、入侵豫州、攻击荆州 从名扬荆南三郡(长沙、零陵及桂阳)开始,以及斩杀荆州刺史及南阳太守,加上勾结江夏太守刘祥及武陵太守曹寅,荆州统辖八郡之中,已有五郡偏向孙坚,孙坚对荆州的野望昭然若揭。只是中途意外出现袁术及刘表两人横刀夺爱,硬是把孙坚即将入喉的禁脔吐出,先不论孙坚如何将南阳奉送给袁术,以及刘表以单马赴任而传檄荆州八郡,此时袁术又掷下诱饵引开孙坚,促使孙坚进攻董卓及攻略豫州。孙坚因此放弃荆州,听命出征董卓及侵略豫州,最后孙坚死后部曲被袁术并吞,孙坚虽然骁勇,却有百战天下而无立足之地的遗憾。 刀在笔的前面必须低头,蛮力仍不敌智谋。 先插一段办诬,世人常以为孙坚为袁术手下,其实不然:最初,孙坚从事县吏时,袁术并不领导孙坚。袁术自从「举孝廉,除郎中,历职内外,后为折冲校尉、虎贲中郎将」一直是中央官员,本不为地方官员。加计孙坚的县吏生涯,以及后来孙坚历练徐州三郡之时间长达九年,前后共计十来年,当然这与袁术再次无关。再紧接的三年之中,孙坚讨黄巾及远征西凉,袁术仍不为长官。长沙太守是汉朝封赐孙坚的最高官职,孙坚起码坚守岗位又长达三年,此时袁术还无对孙坚举足轻重。因此起码十六年以上,孙坚的汉官生涯,不曾被袁术所指挥。自袁术得到孙坚所奉送的南阳太守后,袁术理论上与孙坚平起平坐(袁术为南阳太守,孙坚为长沙太守,两人同为荆州八郡所属的各郡太守),但是孙坚却服从袁术的摆布,征战送命,前后共计六年,一直到建安二年,孙坚修书袁术绝交,结束服从袁术的日子。这种上下关系还真奇怪,袁术一来没有身居孙坚上司的经历过程,也不知存在任何要挟,孙坚却自愿听命袁术,而且这种领导关系还可以写信断绝,相当质疑孙坚是否真的有过曾经身为袁术手下的关系。 侵略豫州方面,自袁术表孙坚为豫州太守后,孙坚首先进进军洛阳攻击董卓,烹杀颍川郡太守李旻,加上袁术所任命的汝南郡太守孙香、沛国相舒仲及陈国相袁嗣,豫州所属六郡国至少有四郡国在袁术及孙坚的控制之下。 此时汉室任命荆州刺史刘表,已依计划入主荆州,此时换成南阳太守袁术开始感到不安,因此袁术命令孙坚先放下豫州,准备入侵荆州。当初孙坚纵横荆州时,袁术让孙坚转攻豫州,等到孙坚改向豫州,袁术又叫孙坚回攻荆州,看起来孙坚左右逢源,又攻荆州又取豫州,实际上却两头落空。所谓「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战者」正是此类一场辛苦为谁忙的奔波,没有整体目标的搏斗,耗日费时而终无所得,而且多行险路难免遭遇不测。曹操在批注《孙子兵法》之「必死可杀」时,诠释为:「勇无虑也」,勇蛮虽力,但缺智谋,不知怯弱的恃勇,终有被智取之刻。 就在孙坚进攻荆州时,遇到强烈的反抗,刘表派兵抵抗孙坚,而且成功狙杀孙坚。其中不管是黄祖欺以孙坚单骑而遣军士射杀、或在黑夜中暗射孙坚以及孙坚轻骑被吕公埋伏砸石打死等说法,皆可得到孙坚遇伏被杀的结论。刘表文人出身,自知其分量不足与以战事闻名的孙坚硬碰硬,所以刘表指派将兵迎击,决策正确。恰如项羽欲向刘邦单挑,但是刘邦回答宁愿斗智而不斗力,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能发挥优才之人。孙坚死后,所有部曲兵卒全被袁术并吞,荆州三郡被刘表派兵夺取,豫州南端汝南郡、颖川郡以及扬州丹杨郡、庐江郡等一带皆被袁术所囊括。孙坚出力流汗摘果子,袁术坐享其成吃果子。 四、汉室影响式微-中央统治不力与地方脱幅离开 袁术及袁绍互相任命官职的行为,挑战汉室对地方控制的人事权力,然而孙坚亲自率众攻打郡县,实际上可称公然叛乱,身为汉室任命的地方官员,食领汉朝的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