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04节 (第2/3页)
安却不动身,眼珠转了转,压低声音道:“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将尸体一把火烧了,辽人使节如何证明,他那偷跑出来的儿子,就是死在了我机宜司中?” 刘知谦冷冷地凝视着他,近乎一字一句地道:“你以为敌人会给我们矢口否认的机会?将错就错,只会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!我们机宜司如今唯一翻身的机会,就是在使节团抵京之前,找出此人暴死的原因,再抓到‘金刚会’的踪迹,将功补过!” …… “无能!无能!” 崇政殿中,刘娥看着奏劄,眉宇间飞速积蓄出怒火,最终狠狠将之掷出:“把曹利用唤来,老身要问一问,他力推的机宜司,就是这样办事的么!” 殿内噤若寒蝉。 同样弓着腰,垂着头的阎文应目光一闪,却敏锐注意到了,自从先帝驾崩,太后执政后,对于曹相公一向礼遇有加,称呼侍中,这是赞拜不名的礼遇…… 而此番太后盛怒之下,却是直呼其名! 宫内人多口杂,这些细节都会通过大家的嘴巴口口相传,最终传入外朝,形成政治风向…… 不过当曹利用受命,匆匆走入殿内行礼后,刘娥还是没有当面直呼其名,也未称侍中,冷冷地道:“曹卿,你想让老身的寿辰,不得安宁么?” 这句话虽然没有到“今日令吾不欢者,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”的地步,也让曹利用的脸色变了,赶忙躬身:“老臣不敢!机宜司新立,误中贼人奸计,老臣已然重重训斥过他们……” “不必说那些无用之言!” 刘娥直接打断后面的狡辩言辞,寒声道:“辽正使之子,是如何被他们从京中擒获的?又为何于审讯中无故身亡?辽使节团抵京之前,此事能否查个水落石出?” 自从先帝驾崩,太后执政以来,曹利用还是首次被如此毫不留情地打断话语,厉声训斥,哪怕自知理亏,眼中寒光也是一闪,缓缓地道:“老臣定让机宜司查明真相!” 刘娥又问:“渤海遗民大荣复,有感国朝圣德,请求归附招安,老身愿予他一展身手的机会,然此番入机宜司,却屡遭排斥,曹卿可知?” “一群蠢物,竟然让太后的人置身事外,连责任都没有,现在反倒成了诘难的把柄!” 曹利用心中大骂,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三令五申,绝对不能让太后的人得了功劳,但即便如此,他此时的语气也依旧果断:“渤海一族虽对契丹多有反抗,亦不乏俯首称臣之辈,依老臣之见,此人乃外民,居心不定,不可参与此等要事,该让提举刘知谦全权负责!” “好!好!” 刘娥冷冷地凝视着他,片刻后面容恢复沉静:“曹卿旧有功勋,老身还是愿意信你的,这便拭目以待,等待这场风波的平息,舒舒坦坦地过个寿了!” 第二百七十章 现在轮到我们出手了! 「仕林!」 狄进抱着温热的茶杯,正往馆内走去,背后传来呼唤声,他转身一看,微笑行礼:「公序兄!」 来者是天圣二年的三元魁首,宋庠,字公序,就是那位原本是他弟弟当状元,刘娥说弟弟不能压过兄长,让他当了第一的那位,现在其实还叫宋郊,庠是后来改名的,但习惯而言,还是以最广为人知的称呼。 此时这位上届三元走了过来,语气亲近:「仕林又去看书?」 馆阁确实是储备人才的地方,但正常情况下,能入馆阁的行为就证明了自己,会被很快授予实职,像狄进这种真的泡在馆阁里面,每天上班就是看书喝茶,俸禄还高的,当真少见。 狄进理所当然:「难得清闲,遨游书海,手不释卷,岂非乐事?」 宋庠看着他并非作秀的恬淡模样,也露出由衷的赞叹:「仕林英采秀发,又不喜声色,真好性情!」 狄进笑笑。 宋初这些状元郎,升官是个顶个的猛,比如眼前这位,初授大理评事,同判襄州,但紧接着就被太后破格提拔为太子中允、直史馆,如今已经任三司户部判官,同修《起居注》了。 之前赵祯想直接授狄进秘书省著作郎,直集贤院,也是有了宋庠这个先例。 同为三元魁首,太后点的臣子能破格提拔,朕就不行? 还真不行。 天圣二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年代,那个时候刘娥扳倒权臣丁谓,整肃朝堂,刚刚坐稳执政太后的位置,先是改变状元人选,紧接着破格提拔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