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5节 (第1/3页)
此前州衙司理参军胡瑞和录事参军何金水之争,已经是官场中少有的撕破脸皮,但和这封书信一比,又什么都不是,知法犯法,法不可恕,对于一位提刑官来说,可是严重到了极点的指控! 而且骂人的话终究只是听在耳中,口口相传,书信可是记录下来的实证,再加上写信之人绝非无名小卒,三元神探无论是在士林还是在刑名领域,都有着相当的威望,若此信传扬出去,那洪迈的官声也就尽毁了! 甚至当场撕毁也不行,反倒显得心虚,所以这位提刑官只剩下一条路,那就是来兖州亲自对峙,将信上所言完全驳倒。 “一封信就逼得你如此失态,不愧是狄同判啊!” 吕公弼心里早有了偏向,嘴上则关心道:“许冲是我吕氏幕僚,他遇害那晚,我也在车队,只是具体是何缘由,并不知晓,温伯兄可否能透露一二?” 洪迈之前气愤,这一路上几经思索,已是胸有成竹:“许冲的妻子沈氏,盲信邪教,此乃不争的事实,许冲有记日录的习惯,其死前一段时间,言语多有惊恐迷茫,显然已知其妻子的秘密,却不敢向官府举报,最终几经煎熬,选择了自尽之路!” 吕公弼道:“所以许冲的日录,就是服毒自尽的证物……可还有别的证据?” 洪迈道:“当然,许冲自杀的当晚,是与多位幕僚共用晚膳,旁人都是安然无恙,唯独他一人中毒,可见毒药绝不是下在车队的饭食之中,而后他的妻子沈氏也未中毒,可见也不是夫妻两人所吃的零嘴甜食,这些皆是人证;” “沈氏先睡,第二日醒来发现许冲死去,而那一晚车队恰好露宿在野外,并未居于驿站,他们所在的马车居中,周遭守夜的护卫都未发现有外来者的迹象,这些同样是人证;” “没有外人出入,没有挣扎呼救,晚膳无毒,其妻沈氏是弥勒教徒,绝不希望在途中横生枝节,也不会暗中下毒,许冲却于夜间突然身亡,除了自己服毒自尽,还能是怎么死的?” 见吕公弼只是微微点头,神色似乎没有放松下来,洪迈又笑着安慰道:“为兄也是二十年的老刑名了,这小小的案子,那还不是手到擒来,宝臣毋须担心!” 吕公弼听到这里,还真有些担心起来。 从断案能力上,他十分信任那位神探,原本更以为,洪迈只是为了巴结吕家,草草结案了事,可现在这么一听,死者似乎还真有自杀的可能性! 如果事后证明洪迈反倒是对的,哪怕他破案的过程并不严谨,没有清晰的证据支持,对于狄进也是很不利的,《洗冤集录》更不便在这个时候面世,吕夷简就没办法借这本书向中枢表明态度,让这位官家喜爱的臣子回归京师,那两人还得窝在兖州,继续在地方执政。 狄进十七岁,就算犯上几个小错,也完全耗得起,他父亲四十九岁,可耗不起了! 所以吕公弼赶忙露出关切之色:“我自是信温伯兄的,只是那狄同判也有神探之名,不好应付,你车马劳顿,还是先在州衙休息一番,也让我一尽地主之谊!” 洪迈挺十分感动,宰执之子如此关心,那是真的把他当成自己人了,哈哈一笑:“一切都听宝臣安排!” 吕公弼又道:“此案干系重大,案卷可否予我一观?” 洪迈连连应道:“当然!当然!” 待得吕公弼得到了提刑司的详细案卷,即刻招来幕僚沈仲甫:“你去泗水,将这些给狄同判送去,不要做得太明显……也罢,以那位的能耐,瞒不过他,与其遮遮掩掩,倒不如大方些,确保狄同判能收到便好!” …… “这未免太直接了吧?” 泗水县刑房中,狄进接过案卷,有些哭笑不得。 如果说之前还是推测,吕家幕僚送来这些,就是确定无疑。 这一场较量,吕家盼着他能赢,随之问世的《洗冤集录》,吕夷简也会鼎力支持。 说实话,狄进十分佩服对方的决断,能在这种注定名传千古的著作推广上留名,就不负宰相的眼光和格局,而他也确实需要两府重臣的力挺。 毕竟对于刑名断案,许多士大夫还是有抵触的,当今文坛的风气是富贵闲散的西昆体,显然不会喜欢满篇死亡罪证,冰冷克制的文风。 而一旦有了个人喜恶,那借口就多了。 比如年龄,比如资历。 年龄就不说了,资历更重要。 宋慈的父亲就是地方上的节度推官,专门掌管刑狱,即郑茂才的位置,因此宋慈从小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相关知识,入仕后又多次主管刑狱,经验丰富,整合数家之说,增以己见,最终汇而成编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