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12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21节 (第2/3页)

语气明显有些失望:“盗门怎能忍住呢?”

    “穷寇莫追,围城必阙,把一伙凶悍的敌人逼到绝路,看似胜利在即,实则是对方最危险的时候,但能保持冷静的人,终究少之又少,这盗门首脑不简单啊……”

    当年宋太宗就是不懂这个道理,以为辽国孤儿寡母好欺负,结果自己成了高梁河车神,狄进脑海中又浮现出朱儿在入京前的途中所言,这位小女贼心里的盗门师父,可是一个志向相当不凡的人物:“不光是乞儿帮,也多盯着盗门些!”

    “好!”狄湘灵倒不是不想盯盗门,主要是那些人更加隐蔽,但也毫不迟疑地应承下来,随后眉头微扬:“你的两位好友来了,明日看榜,我相信六哥儿定能高中榜首,也希望他们也能同科及第!”

    狄进笑着抱拳:“承姐姐吉言!”

    “走了!”

    挥了挥手,狄湘灵潇洒离去,片刻之后,包拯和公孙策联袂而来。

    放榜将即,公孙策失去了往日的从容,坐下后喝了一大口茶,喃喃低语:“仕林,我现在是坐立难安啊,今晚恐怕要睡不着了……”

    包拯倒是一如往常,还笨拙地安慰道:“明远,成绩已定,多思无用,你考上就考上了,考不上还是考不上!”

    公孙策更丧了。

    包拯有些无奈,动了动嘴,还是闭上了,脸上并无丝毫紧张。

    这不是装的,他是真淡定。

    狄进想到历史上的包拯,如果说自己是想要进步的代名词,那包拯就是反过来的例子,年纪轻轻考中进士,前程一片光明,然后居然不当官,直接回去侍奉双亲了。

    注意,不是爹娘去世了,为爹娘守孝,而是爹娘还在世,包拯回去孝敬爹娘了,等到爹娘去世,包拯再为爹娘守孝,就这般一直到十多年后,才出来正式当官,同科的韩琦都升任枢密副使了,文彦博、王尧臣也离两府不远了。

    这是真的孝顺,绝非为了迎合价值观表现出来的孝子,但正因为起步太晚了,包拯名气虽大,最后的官职终点实际上不算高,主要是在百姓中口碑好,后来借助戏曲演义为后人皆知。

    而此世的包拯,狄进打听过了,其父早已去世,只有一位母亲在庐州,身体健康,还盼着一起和儿子来京师,是被包拯好说歹说,才劝服留在庐州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样的娘亲根本不需要他回家专门侍奉,包拯科举取得功名后,应该能直接得官,狄进不免都有些好奇,如果包拯不再有十几年的官场真空期,他的终点会有多高?

    “不管了!”

    公孙策大手一挥,勉强让自己镇定下来,又看了过来:“仕林,你明天不会连省试的榜单都不去看,让我们代劳吧?那未免太……”

    狄进知道那就太装逼了,还是要平易近人些:“省试放榜,我是要去去的,今夜两位不妨在这里好好睡一觉,明天一早,同去看榜如何?”

    第一百六十五章 力压天下四百军州,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

    事实证明,不仅仅是公孙策一个人失眠。

    放榜日走在京师的街上,随时可以看到神情萎靡、彻夜未眠的士子,甚至有的顶着黑眼圈出来,这是失眠好多个晚上,恐怕考完后就没有安睡过。

    殿试定高下,省试定去留!

    省试通过了,殿试是很少黜落人的,基本上一个进士功名就到手了,只要位列榜上,哪怕是最后一位,他们以后的人生也将大不一样。

    所以当放榜日清晨,三更天的时候,就有士子裹着大衣,来到国子监外苦苦等待,以致于天刚蒙蒙亮,国子监外已经是人山人海。

    这完全不夸张,要知道考生本来就有四千多人,再加上家人仆从,闲汉牙人,还有那些摩拳擦掌准备来捉女婿的商贾富户,国子监门前二十多步宽的大街,已经是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熟悉京师路况的人都知道,马车在这一天是万万不能走这条街的,否则一上午就堵这里了,哪儿都去不了。

    狄进、包拯和昨晚还是没睡着的公孙策,是五更天从家出发的,到国子监那条街外时,人都有些傻了,这样子要挤到什么时辰啊?

    “公子,俺们来开道!”

    铁牛和已经恢复了身体的大壮挺身而出,这個时候就要看他们的了,保证硬生生开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