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4节 (第2/3页)
楚?” 心腹傻了,颤声道:“勾押……勾押……他们四个是突然没了的,小的真不知是谁动的手啊,但最大的嫌疑,不就是里面的人么?” 贾显纯呸了一声:“那人前途无量,官家都知道的,会因为你们这区区几条贱命脏了手?” 心腹垂着头,不敢应声,一时间也感到难受至极。 任谁被视作贱命,都会感到悲哀,哪怕是他们这些皇城司的小卒子,也还没有彻底麻木。 贾显纯却不理会,几乎是指着鼻子道:“你们给我盯好喽!日夜轮班!若是再有人动手,一定要抓住对方的行迹,至少要知道是谁!” 众逻卒领命:“是……” …… “大师兄,我们宰了四个,但保护他的人更多了!” 听到身后师弟无奈的声音,吴景目光锐利,却是毫不动摇:“为权贵查了案子,就有人日夜保护么?我就不信这群人能一直守着他,等!一定要熬到他们松懈之日!”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桩能影响京师房价的特大迷案 夏日炎热。 晚霞倒是变得愈发绚丽灿烂起来。 狄进来到窗边,背负双手,欣赏着映天红霞。 来到京师已经四个多月,再有两个月不到,八月举行的秋闱,就将为那场决定无数士子人生命运的科举,拉开正式的帷幕。 有鉴于这种氛围,如今文会的举办次数都少了些,隔壁公孙策抚琴的声音也不再那么频繁,大家都进入到备考冲刺的阶段。 狄进反倒变得轻松许多。 天圣年间的科举项目相对简单,主要就是经义和诗赋,策论或许有,或许没有,属于考官的偏好,而即便经义和策论属于次要考点,诗赋反倒是占据绝对的大头,是主要考点。 也就是说,前面的经义策论写得再好,如果诗赋不合格,那也绝对不会入选,“专以诗赋为进退”。 而诗赋作为考试题目,有了严格的限定,诸多的忌讳,应试诗其实是很难发挥的。 那么多千古名篇,描写科举的重要性,描写科举高中的风光倒是有,可有几首是在科举考试里面写出来的? 所以一众擅长诗赋的大佬,都不喜欢这样的形式,范仲淹上书仁宗“进士先策论,后诗赋,诸科取兼通经义者”,苏东坡上书神宗“自文章言之,则策论为有用,诗赋为无益”,朱熹也“尝欲罢诗赋,而分诸经、子、史、时务之年”。 但这种应试制度,狄进反倒更加适应。 若论实际上的文学才华,他肯定不如宋朝的这些文坛大佬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抄不算,但戴着镣铐跳舞,又是跳西昆体文风的舞蹈,后世十六年正规化的教育,培养出来的逻辑思考能力,让他进行了诸多归纳总结,诀窍摸索,有种如鱼得水之感。 “这就是科学啊!科举之学!” 狄进越学越有把握,倒是不急于考前冲刺了,以平常心对待这科举前的最后一段时间,其实也是对富贵有闲思的培养。 换成郭承寿来,他会对科举结果耿耿于怀么?不会!所以愈发凸显出那种现今考官最喜欢的诗赋气质~ “六哥儿倒是挺悠闲!” 正在这时,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狄进微微一笑,转过身去:“姐,宅子卖了?” 狄湘灵来到桌边,拿起茶碗喝了一口,有些叹息:“别提了,太平坊的豪宅暂时不能卖,双桂巷的宅子我不愿卖,剩下的三座……呵!还碰上了鬼宅,价格大跌!” 胡娘子自焚的那一间,已经暴露在了刘家视线中,虽然刘从德和刘从义至今还在家中闭门思过,但房子也是等闲不能动的。 狄湘灵以后也不愿意卖,决定将房契保留下来,如果有遭一日,能找到当年为了京师宅院逼死胡娘子一家的罪魁祸首,就在清明时节烧给她,也算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。 不过另外三座,倒是可以出售,狄湘灵近来确实挺缺钱花,本以为这种有价无市的好事,还不轻轻松松搞定,没想到京师寸土寸金的宅院,居然也有卖不出去的时候。 狄进的眉头一凝:“鬼宅?难道是……” “没错,京师三十五口灭门案的宅子,就在同一条巷子里!” 狄湘灵一副倒了血霉的语气:“还与这三处宅院相距不远,一并受影响,那里目前也是内城里面,租房价格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